<rp id="4ynyi"></rp>

<dd id="4ynyi"><track id="4ynyi"></track></dd>
  • 南海研究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南海研究論壇 首頁 建設篇 海洋科考 查看內容

    “實驗6”號下水

    2020-7-21 21:44| 發布者: Damein| 查看: 13698| 評論: 14|原作者: Damein

    摘要:   7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發來賀信。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吳創之,中船黃埔文沖董事 ...
      7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發來賀信。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吳創之,中船黃埔文沖董事長盛紀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長(法定代表人)龍麗娟,黨委書記、副所長詹文歡等出席活動。

      張濤在賀信中說:作為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的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國家經略南海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你們以新建科考船為契機,繼續深入推進“率先行動”計劃,不忘“科學報國,科研為民”的初心,牢記“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使命,為建設海洋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儀式上,吳創之宣讀了張濤賀信。龍麗娟為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命名“實驗6”,并期望新船弘揚“南海精神”,踐行國家使命,滿載歷代南海人和建設者們的期許,承載新時代海洋強國的光榮與夢想,跨越深藍,向海圖強,順利平安!她指出,“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標志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業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詹文歡在致辭中表示,作為重要的海上開放共享平臺,“實驗6”將填補我國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完善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和中國科學院科考船隊功能序列,成為我國一個先進的新型海上移動實驗室和探測裝備的技術試驗平臺,提升我國海洋探測能力和數據樣品獲取能力,助力海洋科技創新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也為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未來幾十年的再創輝煌奠定重要的基礎!

      海洋科學考察船一直都是人類認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探測與研究海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平臺、基本工具與載體,在現代海洋觀測體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60多年來,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從創建、發展和創新都離不開科學考察船。從“珊瑚”號,“實驗”號到“實驗1”“實驗2”“實驗3”“實驗6”號,科考船的建造史貫穿于整個研究所的發展歷史。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的建設也離不開科考船這一重要利器。

      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是國家發改委立項的“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擔??偼顿Y5.175億元,設計總噸3990,總長90.6米,型寬17.0米,型深8.0米,最大速度16.5節,續航力為12000海里,定員60人,自持力60天。2018年5月,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的評審;同年9月,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與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簽訂建造合同,并于同年11月正式開工建造。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驗6”號復工復產延后,該船的船臺搭載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為保證船舶建造進度,每天持續為“實驗6”號項目投入的人力多達350人,保障了船舶建造進度。根據建造計劃,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

      “實驗6”號是一艘采用國際最先進設計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種用途船舶,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設施完備、功能先進的“實驗6”號將提升我國對南海島礁區與深遠海大洋的探測和基礎數據獲取能力,同時幫助“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提高海洋探測能力,完善觀測手段,開展聯合海洋調查,開展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海洋災害預警預報、防災減災,培訓海洋調查人員,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其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成為我國海洋科學考察極其重要的開放共享平臺,對于提高我國海洋探測能力和數據樣品獲取能力,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油氣礦產和生物基因資源,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向海圖強春潮涌,奮楫追夢正當時。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立足島礁、深耕南海、跨越深藍,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大力弘揚“南海精神”,整合優勢創新力量,努力爭取在南??茖W國家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引領性工作取得突破,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做出銘刻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偉大貢獻!

      財政部廣東監管局、自然資源部北海局、自然資源部南海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所、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所、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東省科技廳、廣州市發改委、廣州市科技局、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海事局、南沙區人民政府、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廈門大學、河海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中船708所、中船重工702所、中國船級社廣州分社、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中科院廣州分院、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華南植物園、廣州能源研究所、廣州地化所、廣州健康院、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活動。
    http://www.scsio.ac.cn/xwzx/tpxw/202007/t20200718_5635099.html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Damein 2020-7-19 17:50
    引用 Damein 2020-7-19 17:52
    引用 Damein 2020-7-19 17:52
    引用 Damein 2020-7-19 17:53
    引用 暗夜裘狼 2020-7-19 17:56
    黃埔文沖的啊
    引用 zwtl 2020-7-19 18:00
    祝賀“實驗6”號下水!
    引用 101509 2020-7-19 22:28
    祝賀加入
    引用 15211517772 2020-7-20 09:46
    好的試驗船舶
    引用 hp-gd 2020-7-22 00:34
    踐行國家使命
    引用 越戰35支隊 2020-7-23 16:43
    10年進一號。實踐號,實驗號,向陽紅號,----都為海軍提供不可缺的資料。
    引用 1024016985 2020-7-24 11:27
    “實驗6”號身懷絕技 海洋科考再添利器
    2020-07-24 08:17:19 來源: 科技日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舉行。據了解,“實驗6”號船總長90.6米,型寬17.0米,型深8.0米,最大速度16.5節,續航力為12000海里,定員60人,自持力60天。

            “‘實驗6’號填補了我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了我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敝袊こ淘涸菏?、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說。

            這艘科考船新在哪

            “實驗6”號創新采用了控制氣泡干擾的船型一體化設計技術,成功解決了快速性與抗氣泡干擾性之間的矛盾。此外,“實驗6”號還是國內首艘采用國際上最新、最先進的混合冷卻D型吊艙推進技術的科考船,成功解決了此前科考船經常遇到的水下噪聲對探測精度的影響。

            科考船一般利用大量聲學設備對水體、海底底質進行探測,這些設備對水下背景噪聲,尤其是水中的噪聲源和氣泡非常敏感,盡量減小或消除這些噪聲,可大大提高探測精度。

            “以前的科考船,更注重快速性,但忽視了氣泡下泄對船底聲學設備影響。而這次采用的線型,通過采用內凹的小球鼻,僅增加了較小的阻力,就可以保證氣泡下泄最優路徑,對船底聲學設備的影響可達到最小?!蹦虾:Q笏齑k公室總工程師蔡小陽說。

            在南海海洋所黨委書記詹文歡看來,“實驗6”號正式服役后將成為我國重要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對提高我國海洋探測能力和數據樣品獲取能力,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油氣礦產和生物基因資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如何理解“海上移動實驗室”?南海海洋所有關專家介紹,“實驗6”號具備全球航行和全天候觀測能力,既能開展近海淺水區、大陸架、島礁區的科學考察活動,又能在深海大洋極端環境進行全海深的探測和取樣;全船配置了學科齊全的現代化船載實驗室,總面積超過330平方米,能現場進行多學科樣品處理與分析,并實現與陸基實驗室同步數據傳輸。

            這艘科考船有啥用

            作為國內首艘以地球物理勘探、地震采集和處理為主的現代化科考船,與同類綜合科考船相比,“實驗6”號突出了地球物理調查能力;與地球物理專業調查船相比,它又強化了多學科綜合科考功能,它的有效科考負載超過150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什么是地震采集?蔡小陽說:“科考船在目標海域底部投放海疷地震儀陣列,在船尾拖放氣槍震源和多道電纜,以走航拖曳方式向海里發射高壓空氣炮,利用人工源地震方法制造地震聲波,采集地震數據后進行回收分析,所獲取的數據可以解釋海域的地質構造情況,包括巖漿活動、地殼結構、板塊張裂等?!?br />
            記者了解到, “實驗6”號承擔的“工作”可不少。比如它將進行海面常規氣象連續探測、海底地形地貌探測、底質采樣等。更重要的是,它能勝任考察數據系統集成、現場印證以及與陸基實驗室的數據傳輸與處理,可滿足大氣、海面、水體、海底及深海極端環境等基礎科學考察的需求。

            然而,此次船舶下水并不意味著建造工作的完成,“實驗6”號還要繼續進行船舶舾裝、設備安裝、系泊試驗等工作。蔡小陽說,“只有海試達到設計要求,運行平穩,確認系統與設備均無問題后方可交船。之后還需對科考系統進行長達數月的可靠性驗證航次,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正式的科考任務?!?br />
            據蔡小陽介紹,未來“實驗6”號的試航分為船舶試航和科考設備試航。船舶試航主要進行船舶設備和船舶性能指標測試,包括柴油機、推進系統等設備和航速、噪聲等指標測試??瓶荚O備試航包含操控支撐系統、多波束測深系統、溫鹽深測量系統等設備的技術指標。

            根據建造計劃,“實驗6”號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正式服役后,未來服務的主要科學目標包括:揭示南海島礁的地質穩態與生態安全機制、認識莫克蘭海溝—全球最淺海溝的結構與成因機制、揭示瓜達爾港地震和海嘯頻發的機制和其未來地震和海嘯風險等。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0-07/24/c_139236362.htm
    引用 1024016985 2020-11-10 16:31
    “實驗6”進行海上航行試驗
    2020-11-10 | 編輯:造船辦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11月10日,“實驗6”科考船在廣州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碼頭起航赴珠江口海域進行海上航行試驗,以驗證船舶性能及各系統設備的指標。來自南海海洋所、黃埔文沖船廠、中船第七〇八所以及相關設備供應商等150余人參加本次試驗任務。

      南海海洋所副所長(法定代表人)龍麗娟,黨委書記、副所長詹文歡代表所黨政領導班子到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參加“實驗6”科考船航行試驗預備會議并現場調研“實驗6”試航準備情況。自今年7月“實驗6”號在廣州下水以來,造船辦與船廠密切配合,克服疫情對項目進度的影響,緊鑼密鼓地進行各系統進行試驗,監造組不畏建造環境惡劣,克服困難、奮戰一線,最長連續21天無休息。在完成系列準備后“實驗6”科考船提前具備了航行試驗條件。  

      龍麗娟強調,航行試驗首要保障人員、設備以及船舶安全,船舶空間有限,出海試航人員較多,登船人員要做好核酸檢測以及14天行程軌跡跟蹤,全面開展試航前安全檢查,密切關注天氣狀況并在開航前開展好演習工作,確保此次試航作業安全有序進行。

      本次試驗計劃約10天,試航完成后優化發現的問題并按要求進行細化工作,為接下來的交船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次航行試驗的人員部署、試航方案與應急預案以及船舶設備性能情況等已進行多方審查落實,確??梢猿錾赝瓿伤泻叫性囼烅椖?,安全順利返航。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試航預備會議
    http://www.scsio.cas.cn/xwzx/tpxw/202011/t20201110_5742817.html
    引用 1024016985 2020-11-27 16:25
    “實驗6”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順利完成海上航行試驗
    發布時間:2020-11-27
    2020年11月19日,“實驗6”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順利完成海上航行試驗,靠泊黃埔文沖長洲廠區碼頭。來自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黃埔文沖船廠、中船第七〇八所、中國船級社、DNV-GL水下噪聲測量部門、各設備供應商等相關單位150余人參加海試。  

    “實驗6”科考船于11月10日開始在桂山至萬山群島海域進行海試,歷時10天。海上航行試驗目的是考核其預設的各項技術指標、測試各系統運轉情況,初步掌握船舶海上實際航行性能。試驗項目有電推控制系統調試試驗、柴油機組運行試驗、水下輻射噪聲測量、艙室振動噪聲測量試驗(全速,巡航,DP,錨泊工況)、測速試驗、回轉、Z形操縱、停船慣性及航向穩定性等62項,航行試驗項目及對應工況多、要求高。試航期間中科院南海所造船辦與船廠、船檢、設計所等多方人員積極合作,嚴格按照試驗大綱要求準時、有序進行,實現了預期目標。

    “實驗6”科考船作為3000噸級科考旗艦船典型代表,裝備高端、先進,試航各項測試結果反映“實驗6”從設計到建造都非常成功,不僅快速性、操縱性全面達到預設目標,同時船舶空船重量控制、水下輻射噪聲、總體主要布置考慮、抗風穩性及配載、電站負荷和油耗、動力系統可靠性以及生活環境舒適度均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皩嶒?”此次航行試驗順利完成,為船舶提前交付使用創造了條件。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該船總長90.6米,型寬17米,型深8米,采用發電機組+吊艙電力推進,續航力12000海里。



    該船在船舶結構與功能設計、船載操控支撐系統、船載探測和實驗設備等方面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兼顧地球物理和綜合科考功能,實現11000米水深海底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探測和綜合海洋環境立體探測,將成為我國未來海洋科學考察的主力船舶之一。



    多方協作 科學組織



    “實驗6”號作為3000噸級科考旗艦船典型代表,裝備高端、先進,航行試驗項目及對應工況多,試驗時間長、要求高。為保證航行試驗順利完成,相關各方積極合作,嚴格按照試驗大綱要求提前交底、討論試驗項目中的重點工況并做出風險預判,制定、完善試驗方案。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整個試航過程準時、有序,得到船東、船檢、船員以及國外工程師的一致認可,為試航勝利奠定了基礎。



    數據喜人 意義重大



    船體振動、艙室噪聲及水下輻射噪聲測試是科考船重要考核指標。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 經水下輻射噪聲測試,該船完全符合11節航速時DNV GL的SILENTA+S要求,是當前國內吊艙科考船中水下輻射噪聲水平最優船型。



    ◆ 艙室噪聲方面,該船在全速工況下駕駛室、機艙、集控室、機修間振動噪聲指標大大低于國際標準值,其中集控室噪聲、艙室振動噪聲方面比原設計效果至少提升了30%。



    ◆ 該船配備的升降鰭、地震空壓機等重要科考支撐設備均為國產化,經各工況試驗證明其性能指標均優于設計要求。



    ◆ 在航速方面,用700千瓦停泊發電機在能保證供電的同時還能跑出超高標準。



    ◆ 通過航行試驗數據進一步驗證該船在重量重心方面控制精準,配載靈活,穩性性能優異。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http://ocean.china.com.cn/2020-11/27/content_76954165.htm
    引用 15211517772 2020-12-11 16:35
    大海的繪制

    查看全部評論(14)

    小黑屋|手機版|遼ICP備12011429號|遼公安備21091102000117|南海研究論壇

    GMT+8, 2022-11-10 05:10 , Processed in 0.15279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頂部
    日本55丰满熟妇厨房伦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_色94色欧美sute亚洲_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rp id="4ynyi"></rp>
    
    

    <dd id="4ynyi"><track id="4ynyi"></track></dd>